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寿险新闻 > |
来源:漳州国寿 时间:2025-03-20 11:23 作者:高玲玲 |
典型案例
2024年6月,漳州市云霄县客户方女士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代理全额退保,无损失”的广告,联系到一家“代理退保”中介。对方声称可帮她退回已缴纳的5万元保费,并承诺“不成功不收费”。方女士在对方诱导下签署了《代理协议》,支付了1万元手续费,并提供了保单、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
第三方代理中介通过伪造方女士“被销售误导”的证据,向保险公司投诉施压,最终迫使保险公司协商退保。方女士收到退保金4万元,但原有保单保障终止。半年后,方女士确诊甲状腺癌,但因已退保无法获得理赔。她发现所谓“代理退保”中介已失联,且个人信息遭泄露,频繁接到骚扰电话。
案例分析
“代理退保”的常见套路有虚假承诺、伪造证据、非法牟利等。虚假承诺是以“全额退保”“无风险”为诱饵,隐瞒退保损失,如保障终止、再投保费用上涨等。伪造证据是教唆消费者谎称“被销售误导”,甚至伪造签名、录音等材料投诉保险公司。非法牟利是收取高额手续费,通常为保费的20%-30%,或诱导消费者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二次诈骗。本案例中,第三方代理中介通过发布虚假广告作出虚假承诺,引诱客户方女士上钩,并伪造其“被销售误导”的证据,步步引诱客户掉入精心设计的陷阱,最终导致失去保障和个人信息泄露。
风险提示
中国人寿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是警惕“代理退保”三大陷阱。高手续费陷阱是所谓“免费退保”,实为前期低收费,后期层层加码。信息泄露陷阱是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敏感信息后,可能被用于洗钱、网贷等非法用途。保障丧失陷阱是退保后若身体健康恶化或超龄,可能无法重新投保。
二是不轻信“代理退保”宣传。保险公司不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办理退保,相关广告均为非法。如果对公司保险产品或服务有任何疑问可拨打公司客户服务热线或详细咨询销售人员。
三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重要资料,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如果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是谨慎对待退保决定。犹豫期后退保仅返还现金价值,消费者需理性权衡损失与保障需求。长期险退保损失大,可用“减额交清”“保单贷款”等功能缓解缴费压力。
总之,保险是长期风险规划工具,轻信“代理退保”可能导致自身保障空白、资金受损、法律风险等危机。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管理保单,切勿为短期利益牺牲长远保障。